从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上海就是依靠中央下达的烟叶调拨计划生产卷烟,上海对调拨计划的完成情况,经常向中央有关部门汇报,如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产品采购部、商业部、轻工业部等等。一遇到灾害缺货年份,计划完成不好,我们上海的报告一份接一份向有关部去汇报,要求督促、支持,尤其是上等烟叶做中华的原料计划,请示汇报更多、更勤。在主管部门感到为难时,也不得不向办公室汇报,因为一旦影响中华牌香烟的计划完成,牵涉到特需、礼品烟的供应就成大事了。的办法就是开出介绍信,凭介绍信去产区督促调运,产区因有的介绍信也不得不作努力抓集中,抓复烤,抓调运,尽一切力量尽可能去完成调上海的计划。
“中华”牌始创于50年代初,它一问世就以优良的品质蜚声烟草界,由于当时全国保上海,上海保“中华”烟的形势和“中华”产量较少的事实,使得“中华”烟起初有充足的原料供应作保证,难度不在配方,而在于落后的生产设备和落后的生产工艺上。当时制丝车间对加工工艺参数的控制和掺和的均匀性成为了“中华”烟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在当时的情况下,烟厂职工凭着高度的责任心和丰富的经验,确保了“中华”烟的内在质量。到了八、九十年代,随着烟厂技改的进行,国外的先进设备不断引进,工艺设备上小改小革的不断涌现,生产自动化程度和精度不断提高,工艺问题得以解决,但随之带来的是配方上难度加大,原因有二:其一是逐年提升的“中华”烟产量给配方原料的供给带来了压力;其二是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使上海烟草采购上等烟越来越困难,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美国烟叶品种K326以其高产、抗虫害、抗气候能力强等优点,激起了广大烟农的种植热情,但此种品种种出的烟叶有一特性,即香气浓、劲头大,不适应“中华”烟的配方要求。二是由于各家烟厂都想在卷烟销售市场寻得一席之地,故而对上等烟叶的抢购日趋白热化,适用于“中华”烟的上等烟采购更是举步维艰。针对严峻局面,1993至1994年“中华” 烟配方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整。当时的配方小组首先对配方体系进行了变动,由原来的少地区、少等级、大比例的配方模式向多地区、多等级、小比例的配方模式转变,以期降低由于原料短缺给产品带来的风险。其次,(集团)公司加大了基地的建设力度。基地由原来的河南、云南、贵州、山东四省逐步扩充至四川、福建、湖南、东北,拓展了“中华” 烟叶原料的来源渠道。另外,为节约烟叶资源,配方小组对“中华” 牌的配方进行了调整,并辅之于重新调制后的香精,使“中华”牌卷烟保持了原有的风格,同时使产品原料的瓶颈现象得以缓解。当然,对“中华”烟配方的每一次调整,无论大与小,都是经过了严格的论证和反复的试验。可以讲,为了保证“中华”烟的产品质量,公司上下是不遗余力的,类似“中华”烟挑叶、普查和单料烟评吸等工作内容长期以来从未间断过。
我们生产的中华牌卷烟主要是传统的烤烟型卷烟,在八十年代,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要发展混合型卷烟。当时就研制开发了中华牌混合型卷烟,使中华品牌的卷烟又增加了新的内容。
为贯彻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的对降低卷烟焦油含量要逐年降焦的工作要求,在技术中心的领导和同志们经过努力研究,中华牌卷烟在原有的基础上,研制开发并生产了15毫克/支和11毫克/支的中低焦油产品。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将来一定会开发出8毫克/支的低焦油中华牌卷烟。
软盒黄鹤楼1916 盒装:
1.透明纸透明度好,与小盒紧贴牢固。拉带采用激光防伪收缩金拉线。
2.小盒底部由四位数字组成,字体规范、清晰,分别代表:月份、工号。
3.小盒正面1916用DNA专用扫描笔扫描,可见绿色防伪斑点。
4.“黄鹤楼”三个字用荧光照射可见防伪标记。 烟支: 水松纸为直喷镀铝,色泽基本一致,长度为34mm。水松纸印字清晰完整,表面洁净,搭口粘贴牢固,平整、光滑,不翘边,不漏气。滤嘴棒为醋纤,金黄色,有金属质感,长度为25mm。烟支松紧适中,切口平齐,无毛渣,烟支端无空陷,表面光洁,无皱纹,点,卷烟纸为横罗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