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烟亦称火管烤烟,源于美国的弗吉尼亚州,具有特殊的形态特征,因而也被称为弗吉尼亚型。烤烟的主要特征是植株高大,叶片分布较疏而均匀。一般株高120-150cm,单株着叶20-30片,叶片厚苤适中,中部的质量。栽培上不宜施用过多的氮素肥料。叶片自下而上成熟,分次采收。初的调制方法也是晾晒,后来(1869)年改用火管烘烤,是在烤房内调制,烤后呈金黄色。其化学成分的特点是含糖量较高,蛋白质含量较低,烟碱含量中等。烤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栽培面积的烟类型,是卷烟工业的主要原料,也被供作斗烟。世界上生产烤烟的国家主要有中国、美国、印度,其次是巴西、津巴布韦、泰国、加拿大、日本等。我国烤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都居世界位。重点产区有河南、山东、云南、贵州、黑龙江、湖南、湖北、陕西、安徽等省,四川、广东、福建、辽宁、江西、广西、山西、吉林等省(区)也有较大面积的栽培。
打晒烟
是指调制时先将烟叶堆积捂黄,然后再晒制成的烟叶。可作为旱烟原料,极为名贵。例如吉林蛟河等,就属于捂晒烟。
晾烟
晾烟有浅色晾烟(白肋、马里兰)和深色晾烟之别,都是在阴凉通风场所晾制而成。而其中的白肋烟、马里兰烟和雪茄包叶烟因别具一格,均已自成一类。但在我国,除将白肋烟单独作为一个烟*类型外,其余所有的晾制烟*,包括雪茄包叶烟、马里兰烟和其他传统晾烟,均归属于晾烟类型。
“文革”期间,港商在广交会期间,身上往往要放两包烟,一包“中华”牌,一包“三五”牌,自己抽“三五”牌,招待客人时才抽“中华”牌。台湾同胞当时购买中华牌主要是回台送人,或许是中华牌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吧,为了解除思乡之情,台胞对中华牌卷烟自然有一种偏爱。“ 中华”烟是从五十年代开始走出国门的,当时的卷烟出口业务主要依靠土产进出口公司,于销往港澳地区。1985年成立中国烟草上海进出口公司后,“中华”烟的出口业务逐渐步入了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每年以开拓十多个市场的速度递增,海外市场不断得到拓展。已销往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等各大洲,遍布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个免税和有税市场以及国内100多个免税销售网点。“中华”烟在海外市场地位日渐稳固,深受华人、华侨的信赖和销售网点的青睐。1993年,我国政府指定驻外使馆将“中华”烟作为招待外宾用烟,“中华”烟是个进入国际免税品商店的国产品。“中华”烟位居全国单牌号卷烟出口数量;在海外免税品商店卷烟零售价格;中国商品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免税品商店中市场占有率,充分显示了“中华”牌卷烟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和实力。
七十年代时,上海卷烟厂主要生产设备还比较落后,当时为了满足海外市场需求,曾对包装机进行了改革,通过技术革新,首次将直式“中华”包装改为横式包装。我们在缺乏国际市场信息的情况下,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花了一年多时间,终于成功完成了横包机设备的制造任务,设备的包装时速约为100包/分钟。
尽管设备台时生产量不高,但却顺利地完成了“中华”横式包装任务,满足了海外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