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肋烟
白肋烟是马里兰深色晒烟品种的一个突变种。1864年美国俄亥俄州布朗县的一个农场在马里兰阔叶烟苗床里初次发现了奶黄色的突变烟株,后经专门种植证明具有特殊使用价值,因而发展成为烟*的一个新类型。现已成为混合型卷烟的重要原料。白肋烟的茎和叶脉呈乳白色,这与其它烟*截然不同。其栽培方法近似烤烟,但要求中下部叶片大而薄,适宜在较肥沃的土壤上种植,对氮素营养要求较高。白肋烟生产较快,成熟集中,分次采收或整株采收。调制方法是挂在晾棚或晾房内晾干。白肋烟的烟碱和总氮含量比烤烟高,含糖量较低,叶片较薄,弹性强,填充力高,阴燃保火力强,并有良好的吸收能力,容易吸收卷制时的加料。世界上生产白肋烟的国家主要是美国,其次是意大利、西班牙、南朝鲜、墨西哥、马拉维和菲律宾等。我国白肋烟是在解放后引进并发展起来的,栽培面积较大的有湖北和四川等省。
“中华牌”卷烟原配方中所用美国烟叶比重较大,这些都是过去进口库存的陈烟,当时的情况(新中国成立)不可能继续进口美国烟叶,因而库存渐少,如何继续生产成为主要和紧迫的问题。显然,以国产烟叶代替进口烟叶是的出路。为此,我们进一步研究各种进口烟叶的香味特征,并与国产各地方等级烟叶的香味品质作比较。研究认为,进口烟叶中部分香味属浓香型,这种烟叶基本可以用当时的上等许昌陈烟腰叶代替,供应量较充足,问题不大;另一类香味属清香型,部分云南烟叶与之较近似,可部分代替。此外,福建永定新发展的烤烟具有另一特征的清香,河南邓县的烤烟(当时称邓炕)也具有较独特的清香,问题是数量有限,只能少量使用。当时数量较足的山东和贵州的部分烤烟虽然清香烟味不甚突出,但可以起到协调烟香的作用。
从1965至1967年,“中华”牌卷烟就出口香港市场。1985年,上海烟草进出口公司成立后的年出口820件“中华”牌等沪产卷烟,创汇11万美元,以后逐年上升,1992年出口295520件,创汇3991万美元,出口地区扩大到新加坡等东南亚市场,为国家赚取了不少外汇,同时也为上海卷烟厂引进国际先进卷烟设备提供了充足的外汇储备。
烤出来的醇香:一烤透本香、二烤出净香、三烤成醇香。
技术支撑:行业重点项目《柔性制造系统》的研究成果、 珍贵天然植物提取液、自主合成单体香料、 与郑
州烟草研究院合作的增香保润重大专项研究成果
“三净、三烤、三润”技术:
三重净化:一净净烟叶,提醇香;二净净烟丝,提本香;三净净烟气,降危害
三烤工艺:一烤透本香,定金黄;二烤出净香,固本香;三烤成醇香,保温润
三道润喉:一润覆膜锁水,不干燥;二润低温保湿,成温润;三润滋养持水,不口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