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第8千纪的叙利亚已经有用圆形印章在泥板上做标记的先例,当时主要用作装饰品和巫术。前第6千纪中叶,伊拉克北部的人们用印章在黏土块或盘子上印出直线形的图案,用以不同事物间的辨别。前第4千纪的时候,滚筒印章出现在南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和伊朗西南部的埃兰。印章的产生先于文字,同时因为雕刻石质印章要用到金属,所以它与冶金术出现于同一时期。从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时代到波斯阿赫美尼德王朝的三千年里,滚筒印章的应用比封印更为广泛。但到了前1000年左右,封印成为主流,而到了前5世纪,圆筒印章已不再被使用了。原因在于书写在莎草纸和羊皮纸上的阿拉米亚语取代了书写在粘土板上的楔形文字,滚筒印章只适应于粘土板,所以被封印完全取代。
印痕防伪是通过印章章面的特殊性实现的,目前,已开发成功的印痕防伪技术包括:
1.含印章专用字库的排版、激光雕刻系统;
2.含特殊标志的排版、制凸版系统;
3.含不规则点阵或光学随机幻纹等具有个性特征的排版、原子印章系统;
针对手工刻制而言,上述印痕防伪技术均具有较强的防伪性,但通过照像制版,其印痕均能 被不同程度地仿制,关键是可识别性,能否识别、区分盖印的差别和仿制的差别。如通过肉眼识别,即使仿制程度差,也难以判断真伪,就好比激光全息标识和手刻印章,真标识和假标识,真印章和假印章有一定差别,但肉眼难以区分。因此,印痕防伪必须有与其对应的识伪措施。
第1项印痕防伪可通过专用IC卡和电脑自动比对仪识别,识别措施简单、易行、准确性高。第2项和第3项印痕防伪没有相应的识别仪器,只要仿制相似,就难以判断真伪。
木头印章:
黄杨木、银杏木的质料弹性好,是木质印章的主要用材,黄杨木即好刻又美观,既利运刀又使木质增强韧性,刻起来用薄刀切入而不剔去木屑,收刀后木纹自然收拢。就是这一特点,雕刻时无需考虑在比划交接处留刀,即使一刀直往也不会使交接处的木屑落下,无所谓刀法,章法,但线条呆板。也有人用檀香木入印的,檀香木盛产于热带,是一种香木。
刻章刀法:
按刻法分单刀和双刀。单刀在笔划的正中下刀刻之,多用以刻细朱文;双刀在笔划的两侧下刀,多用以刻粗白文和朱文。
按运刀的刀势不同又分为冲刀、切刀和冲切结合三类。
根据各篆刻名家的执刀方法、运刀刀势和刀具厚薄利钝产生的刀痕不同,又形成了各种篆刻流派。